これわみどりの気持ちのストーリに関してです

星期四, 7月 30, 2009

你累了嗎?

人類對活著感到疲倦的現象,無關年齡。

一般人常會對憂鬱的人說:「你還那麼年輕,應該更有活力才是。」但憂鬱症患者的腦部結構並不年輕,簡單地說,憂鬱症患者的腦就跟老人家的腦一樣。

憂鬱的人忍耐悲傷的時間太長,忍耐情感上的虐待、生活在重大的壓力之下,被周遭的人利用、像奴隸般必須配合別人,最後導致腦部結構損壞。

無論生理年齡幾歲,憂鬱症患者的腦部由於多年來承受過多的痛苦而老化,但這無法從外表看出來,所以周遭的人便不斷要求他們去做些辦不到的事情,不斷地加深他們的痛苦。

對活著感到疲倦的人,無論生理或心理都覺得累了、倦了,此時就應該休息。

即便工作上還有在意的事情,卻已經無法動手處理,想要一項項依序解決也做不到,這就是對活著感到疲倦的狀態。


一般而言,處理簡單的事情很輕鬆。但當連活著都覺得累時,連小事也處理不了,又會讓原本低落的心情更加沮喪。


對活著感到疲倦的人必須先保護自己,但卻從沒做到這點。
因為他們渴望愛,只在乎別人是否喜歡自己。

很多人由於強烈渴望得到愛,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同而做出許多無意義的努力。

強烈渴望愛的人會迎合週遭,這是人的本性。但就算是本性,那種逢迎仍是愚蠢。


就算忍受苦痛迎合別人,他們也不會在你難過的時候幫助你。

在生命力低落的當下,就是該好好瞭解自己的時候。


得到幸福的第一步就是覺悟,接著是承認現實


如果一直欺瞞自己,勉強自己忍耐一切,就無法成為一個具有豐富生命力的人。

要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努力,不要為了讓別人喜歡你而欺騙自己的感覺,錯誤的付出努力。

對活著感到疲累的人,一直以來都太努力了。所以,現在只要休息,讓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休息,溫柔地慰勞自己、善待自己,不勉強自己。


或許會擔心現在休息會給別人添麻煩,但等到身心都恢復精力後再來補償也無妨。

沒有必要再做任何努力。不需要擔心旁人的批評,不必擔心別人是否喜歡自己,現在該做的就是安靜休息。讓自己每天都能歡喜地說出:「好久沒這麼輕鬆了!」


如果現在有人瞧不起安靜休養的你,那他就是你付出努力當時,壓榨你的人。為了你自己,最好跟那種人斷絕關係。


當你靜下來休息時,就會看清自己的人際關係,瞭解周遭人的真面目。能趁此機會斷絕壓榨式的人際關係,自然會產生自信。


美國精神分析家凱倫.霍妮指出:一旦為了不安而去迎合人,最後就會喪失對自己的信賴感。


當一個人逃離被壓榨的人際關係時,往往會感到不安、神經質,而且對他人產生強烈的戒心。


但是,如果真的能夠離開壓榨自己的人,經過的時間越長,自信就會不斷湧現。

無法依賴自己的人如果真想要生存下去,一個人也可以辦得到,但是他卻以為無法做到,於是變得無法獨自生存。

被人壓榨的時候,怎麼也看不清楚事實,無法了解這樣的關係結構。一但離開後,就會發現擺脫那樣的互動關係,不會有任何困擾或問題,
因為那些人都是些不努力就想(從你身上)得到幸福的傢伙。

我們常會氣那些把自己當成傻瓜的人,覺得被當成傻瓜很悲慘。當想要爭口氣給那些輕視自己的人看時,反而會陷入某種執著。


不要執著於那些嘲笑自己的人,趕緊與輕視自己的人斷絕關係,不要再為了被輕視而焦躁不安。


人生中時而工作時而休息。一直沒休息而努力至今,現在就是你該休息的時候了。


現在休息是為下一個幸福階段,為下一個有活力的時代做準備。


春天一定會來臨,就好好地休息等待春天。

對於長遠的人生來說,現在的疲累是有意義的。感到疲倦的狀態,是人生必要的煩惱。


從這煩惱去思考、學習,看看是不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對,才會引發這個問題,從而做出正確的改變。


現在可能感到不論如何努力都不會開花結果,也無法期待努力會帶來任何好處;也許盡心盡力卻扮演了錯誤角色;就算迎合了別人的期待,也只是讓自己更加受傷…


那麼,現在,就是不需在乎別人期待的休息時刻。有喜歡的音樂就放來聽,有喜愛的小說就拿出來看。


音樂或文學當中一定藏有觸動鬱積情感的某項元素,可以為累積在內心的憎恨找到宣洩出口。你要做的就是親近那些可以感動你內心的作品。

又或者放下一切,只要看看外頭的景色就夠了。


自由時代,也是人們選擇錯誤生存方式的時代。對活著感到疲倦的人,就是採取了錯誤的生存方式。

每個人生來都有該面對、必須解決的問題。幸福的人不見得煩惱比較少,但他們勇於面對問題,解決煩惱,雖然辛苦,卻能得到幸福。

當你對於活著感到疲倦時,不要再試圖以努力來解決事情,而是該利用休息來解決事情。

努力是一種生活方式,休息也是。


趁著休息時,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改變自己對人的觀念,凡事抱持正面的想法,未來的人生就會明亮而充滿無限的可能。

星期一, 7月 27, 2009

富蘭克林教我們的說服訣竅

作者:諾亞.葛斯坦博士&史帝夫.馬汀等/
 一七○六年出生的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是知名的作家、政治家、外交官、科學家、出版商、哲學家,以及發明家。他的政治家身份可能多過於其他角色:他發明了美國的國家概念,在美國獨立革命的期間擔任外交官,並取得法國聯盟,協助讓美國獨立;科學家的他,因發現電力及理論而著名;發明家的他,發明了雙焦點眼鏡、里程表,以及避雷針等。但在所有成就當中,最令人震撼的一項發現是,「如何贏得對手的尊敬」(甚至是在麻煩對手的狀況下)。

 富蘭克林在賓州州議會時,深受另一位議員頑固的政治對立及敵意而苦。他決定採取行動來化解這一難題,贏得對手的尊敬、甚至他的友誼:事實上,我沒有用卑微的方式來爭取他的認同,而是運用了另外一個方法。我聽說他的藏書中有一本非常稀有且奇特的書,因此我寫了一封短箋給他,表達我很想拜讀那本書,並詢問他是否可以幫我一個忙,把書借給我看幾天。結果,他立刻就將書送來。

 一個禮拜後,我把原書奉還,並附上一封短箋,表達強烈的感謝之意。後來,我們在議會碰面時,他主動跟我交談(他以前從來沒有這樣過),而且非常有禮貌。之後他顯示出隨時要幫忙我的熱忱,我們因而變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們的友誼一直持續到他過世。

 這個例子再次證明了一句老格言:「幫過你的人,比受你幫忙的人更樂於再多幫你一個忙」。在多年以後,行為研究學家傑柯爾(Jon Jecker)以及蘭迪(David Landy)做了一個研究,想要驗證富蘭克林的說法是否正確。在其中一項實驗裡,參與者在比賽中贏了實驗人員一些錢,之後實驗人員詢問其中一群參與者,是否可以把錢還給他們,因為他們用的是自己的錢,而且所剩無幾,結果幾乎所有的參與者都同意這一點。另外一群參與者則沒有收到實驗人員的退錢要求。接著,所有參與者接受匿名調查,說明他們喜歡這位實驗人員的程度。

 富蘭克林的策略聽來非常不合邏輯,但他的策略是否支持這項實驗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傑柯爾及蘭迪發現,被要求幫忙的那群人給實驗人員打的「好感」分數,高於沒有被要求退錢的那一群人。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從其他研究中知道,人們會有強烈動機要改變自己的態度,以便與行為一致。當富蘭克林的對手發現自己在幫一個他不喜歡的人時,他可能會告訴自己:「為什麼我要大費周章地幫這個我根本不喜歡的傢伙?嗯!或許富蘭克林也沒那麼糟吧,仔細想想,他好像還有一些不錯的特質 ……。」

 富蘭克林的策略可以幫助我們管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比方說,我們通常需要同事、鄰居的幫忙,但是因為他們並沒有特別喜歡我們,導致我們不敢開口要求他們幫忙,擔心他們會因此更不喜歡我們。所以,大多數的人不會開口請別人幫忙,事情能拖就拖,最後反而耽誤了任務的進行,甚至使專案結不了案。

 這個研究清楚地讓我們知道,這種擔心跟遲疑是沒有根據,也是不必要的。也許請那些令你討厭的朋友和同事幫忙,必須要鼓起很大的勇氣,但是只要想想,如果目前並沒有因為跟這些人溝通或不溝通而失去什麼,那麼,最糟的情況也不過回到原點而已。試試看吧!真的不會有什麼損失的。
(本文摘自《就是要說服你》,高寶集團出版,2009年7月)

職務異動

在這邊工作也四年多
好不容易熬到了畢業
當初憑著一股不服輸及想多掙一點錢的衝動
就這樣"僚下去"

而現在呢!
畢了業反倒心裡有著些許的落寞...
不知道為什麼有生活頓失重心的感覺...

以前還可以拿"讀書"當藉口瞎忙...騙自己...
現在呢?
忙什麼?
為什麼而忙?

從拿到畢業證書到現在...
對於未來!有著太多的無知與茫然..
對於工作?更有著太多的無奈...

是要轉換跑道...還是...繼續撐著?
離開...是為了不想再勉強自己面對那過去的難堪...
留下...只因為現實的逼迫使得我需要這份薪水撐著...

答應調部門的決定...其實心裡有著些許的害怕...
但清楚的知道...現狀是無法讓我爭取到什麼..改變些什麼...
有時自己所做出的決定好像都不曾是為了自己...

那個黑色地帶的我...
無法克服內心深處的懦弱與膽怯...
我可以嗎?
我有那能力嗎?
我有這資格嗎?
我準備夠了嗎?
太活在別人眼下的自己...
是無法擁有太大的格局...

星期一, 7月 20, 2009

存100萬好簡單!

Smart智富特刊 變有錢的好習慣 2009-06-15

開始存錢並及早投資,是最值得養成的好習慣。」這句話是全球首富、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名言。
存錢為什麼是最值得養成的好習慣?這個習慣的威力有多大?看看下面兩位單身女郎的故事就知道。
在電視製作公司任職的李小姐,和在網路公司擔任資深經理的劉小姐,都是民國59年次的單身女性,兩人目前年薪都在百萬元以上,也都曾經過著恣意消費的日子。現在,卻因為存錢觀念不同,一個已經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另一個卻還在背卡債,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

薪水高卻變成龜兔賽跑的輸家
存錢滾複利,讓她後來居上

李小姐是台灣大學高材生,職場生涯一路順暢,未滿30歲時,月薪已經衝破6萬元大關。她自恃收入高,且未來還有更上一層樓的遠大空間,所以吃美食、刷名牌,盡情消費,好不自在。然而,2001年,李小姐突然失業。一段時間沒有工作,她只能向朋友借錢過日子,還欠下卡債,高峰時,竟背了50萬元卡債。

同一時間,原本薪水比李小姐低1/3的劉小姐,卻開始慢慢摸索存錢方法。
劉小姐畢業自東吳大學,不論學歷、工作、收入,都遜於李小姐,有一天,劉小姐因為意識到自己可能要單身一輩子,開始想存錢。
剛開始第一年,同樣被消費欲望挑逗的劉小姐,想了各種方法要克制自己。等她找到適合自己的存錢方法後,只用短短3年,已經存下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元。

景氣不好,加薪像蝸牛爬樹,根本追不上物價,甚至隨時可能丟掉工作,每個人都渴望是不是有神奇的理財方法,可以讓我們脫困?但如果你想的是像中樂透那種一步登天的方式,答案會令你失望。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祕書長劉凱平挑明講:「理財不是變魔術,只有靠存錢和時間,才能過著財務自由的生活。」
但一般人為什麼總是存不了錢?修習「存錢」這堂課,大家常犯以下3個錯誤:
錯誤1:
ㄨ等薪水增加再來存錢
○把存錢變習慣,零錢也能存

很多年輕人總想等薪水增加時再存錢,但他們沒想到,消費一旦成為習慣,薪水增加,消費跟著增加,根本無法存錢。
美國理財大師大衛.巴哈(David Bach)就指出,大部分收入大幅增加的人,會穿得愈來愈體面,開的車愈來愈名貴,用餐地點愈來愈高級,旅遊方式愈來愈花錢,但這些人卻不是愈來愈富有。

錯誤2:
ㄨ收入-支出=儲蓄
○收入-儲蓄=支出

許多人喜歡精算每個月的花費,想著如何把支出結餘的部分存下來,結果,卻還是存不了錢,為什麼?因為存錢的公式用錯了,「收入-支出=儲蓄」的存錢公式,證明是不可行的,你應該換個公式,先把每個月要存的錢扣下來,剩下的錢才能花費。
「收入-儲蓄=支出」看起來很簡單,卻能產生巨大的威力!
大衛‧巴哈推行「先付錢給自己」的觀念。簡單說,就是在薪水入帳後,你應該先將部分存下來,給未來要退休的自己,其他才拿去付帳單。

錯誤3:
ㄨ太相信自己存錢的意志力
○存錢要有目的

劉凱平提醒,人們的存錢意志很容易軟弱,尤其現在是消費主義至上,誘惑太多,「存錢要有目的,不能老是告訴自己上車、上車,可是連自己要去哪個目的地都不知道。」

*掌握祕訣,輕鬆執行!

這些錯誤的存錢心態要如何克服,讓自己開始有正向的金錢流向,把錢存進自己的帳戶中?這條存錢路要走得好、走得久,你必須掌握以下3個祕訣:

祕訣1:每月薪水至少存下20%
在使用「收入-儲蓄=支出」的公式時,你得先決定存錢比率。設定存錢比率當然隨人而定,但是設太高,影響生活品質,設太低,達不到實際的存錢目的,學問其實不小。對一名剛進社會、月薪3萬元的人來說,如何起步才恰當?
假設月薪3萬元,從25歲開始每月存下薪水的20%——6,000元,使用定期定額基金來累積,長期持有下來,年報酬率10%是合理的預期,經過時間複利,可以在34歲時,存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元。假如,願意每月存到9,000元,相同的報酬條件,不到32歲就可以存到第一桶金。而同樣的習慣一直累積,到60歲可以有近2,300萬元。

祕訣2:選擇自動化存錢系統
大衛.巴哈認為,「要一勞永逸,改變財務狀況,簡單的方法就是財務計畫自動化。」方法很簡單,就是找到一個自動化扣帳機制,每月薪水一入帳時,你不必走進銀行櫃檯去寫轉帳單、定存單,而是讓機器自動幫你執行扣款存錢。
挑選自動化存錢機制有以下幾個要點:
1.每月薪水入帳就會自動撥款。
2.能自動定期執行。
3.若要提高存錢成功比率,最好中途不輕易贖回。

祕訣3:存錢目標具體化
要有具體的存錢目標,這個目標還要跟自己的價值觀、夢想息息相關。「千萬不要為數字而存錢!否則就像轉輪上的老鼠,工作、賺錢、工作,無法得到快樂。」大衛.巴哈說。
目標設定愈具體,愈有力量!「我要一個房子」,這個目標有感覺但是不具體,如果寫成「我希望住一間30坪大、位在台北市區的房子」,是不是大致可以估算出預算?如果再進一步,「30坪大、位在台北市、有花景的陽台……」心中那個夢想的力量就會慢慢浮現。如果將目標圖像化,效果更好,譬如拍一張理想中房子的照片,貼在夢想目標旁;想要環遊世界的人,就貼一張旅遊的照片。
劉凱平說:「存錢的第一步,一定要變成一種習慣,即使錢少也無所謂。當數字開始累積,就會產生激勵效果,存錢就會愈來愈有動力。」很多人想到存錢,只想到犧牲生活品質,但是,如果找對存錢的支點,自動化存錢工具、設定夢想目標、從輕鬆的存錢比率入門,養成存錢習慣,其實就能找到存錢槓桿,輕鬆達到財富自由的美地。

星期六, 7月 18, 2009

星期二, 7月 07, 2009

調整

調整好自己
不是逼你改變自己
而是更認識自己
和自己相處的更自在
=============

不斷回顧過去所犯的錯誤
沈溺在自我束縛的輪迴中
自尊心的作祟
不敢承認與面對失敗的事實
被蒙蔽的雙眼
早已看不清身邊所擁有的一切
唯有轉念的瞬間
才懂得放下與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每個人都有應該擁有專屬的幸福
當愛情來臨時就該坦然的接受
你是值得被讚美的
幸福一直在身邊從未離開
而你是否準備好接受了呢

星期一, 7月 06, 2009

出生順序 性格大不同!中間子女最有智慧

一、長子、長女
◎一般特徵:
1.他們通常是父母眼中完美的孩子:聽話、整潔、懂事、負責。
2.他們一般尊重權威,不敢犯錯誤,因為怕讓父母或其他權威的人失望。
3.相對弟妹而言,他們通常服從性高、觀念保守、防禦心強。
4.他們對自己的地位較易感到焦慮,他們的情緒比弟妹緊張,需要花較長時間排遣不愉快。
5.他們希望獲得別人的敬仰和尊重,因此總會勉強自己做些不喜歡的事。

◎在工作中:
1.他們傾向選擇位居要津,能獨立工作的職業,而不常從事創造性的工作。
2.他們雖然會服膺權威,卻來自想要得到更高的認可。事實上,他們常發現自己比老闆更知道工作『該』怎麼做。
3.他們通常拚命工作,而且感到對一切都負有責任,他們不輕易要求幫助,也不太相信別人的能力,即使把工作交給別人,也會不斷擔心別人的表現。
4.因為在意權威或更高權威的認可,他們通常也是各種排行中最介意排名、地位的。
 
◎作為朋友:
1.他們較難交友,通常只有幾位親密的朋友。
2.儘管他們貌似獨立,事實上還是需要別人認可,不願暴露自己的弱點,因此妨礙發展親密的友誼。
 
◎作為配偶
1.他們在婚姻關係中要求較多,也較有控制慾。
2.他們傾向相信婚姻的重要性,而希望維持婚姻關係,一但婚姻關係終止,他們會感到強烈失敗與內疚。
 
◎心理學家的忠告
1.把對你自己和別人要求的標準放低些,並從生活中得到更多樂趣。
2.在你有生之年,對自己能夠完成什麼要實際一些。
3.你可以試著把自己對愛的需要更直接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用對別人關心的方式來贏得們的愛。因為別人未必會理解你也有同樣的需要。
4.如果你做錯了什麼,並不表示著世界末日,你周圍還有許多人認為像你這樣已經不錯了。

二、么兒、么女
◎一般特徵:
1.他們永遠是家裡的寶貝,即使他們長大了,大多數仍看來年輕、可愛。
2.他們常比家中其他孩子更任性,也比較樂觀。
3.他們常指望得到別人主動的幫助,他們也常看來較無助。
4.他們在生活上比較不講規矩,常常遲到、拖延或失信。
5.若是他們曾受到壓抑,長大後會對公平問題特別敏感。 

◎在工作中:
1.他們是各種出生順序中事業心最差的,他們傾向找不太費力的工作,最好是那些能配合他們休閒生活的事。
2.他們是各種排行中,興趣最廣泛的一種,所以他們通常都多才多藝,即使在運動上也是如此。
3.他們對涉及社交、藝術方面的工作最高興,他們在音樂、語言、藝術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現。
4.他們容易成為好的合作夥伴,因為他們具備與人建立關係的能力。他們習慣依賴別人(配偶或同事)為他們解決問題。
5.他們若處於負責任的高位,常會感到不知所措或不安全。他們缺乏自律,常難做出決定。 

◎作為朋友:
1.他們通常是最善交際、最受歡迎的人。
2.若是來自大家庭,他們可能希望擁有自己私人的空間。 

◎作為配偶
1.他們更有興趣讓自己過得快樂,因而常會成為違反社會期望的父母。 

◎心理學家的忠告
1.要學著在必要時負起更多責任,靠自己「長大起來」。
2.你沒必要現在就趕上大哥大姊,因此別再拿他們當標準,試著跟你同年紀的人相比。

三、中間子女
◎一般特徵:
1.他們可能具有其他出生順序的特徵,但也可能缺乏鮮明的特徵。
2.他們缺乏最大、最小孩子的特權與寵愛,因此缺乏安全感。
3.他們擅長和所有類型的人打交道,因此常成為好的談判者,善於爭取公平的裁決。
4.他們不善採取主動或獨立思考。
5.為避免失敗,他們對任何事也不會做得太久。

◎在工作中:
1.為了使自己感到重要,排行中間的孩子也許會很有競爭心,儘管他們不直接跟家中的人競爭。
2.通常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成為外交家、祕書、律師──這些職務要求的不是雄心大志,而是智慧與耐心。
3.他們也能成為中級主管,因為他們了解別人的需求。 

◎作為朋友:
1.和朋友在一起,他們才感到獨立、平等。所以他們擅長社交,渴望家庭以外的朋友。 

◎作為配偶: 
1.他們通常會有美滿的婚姻,因為他們很在意屬於他們自己的家庭。 

◎心理學家的忠告 
1.別太管你的家人如何看待你,多聽聽外面的人怎樣讚賞你。 
2.你得想想自己真正要什麼,並且準備承擔與人對抗的風險來達成它,不要總是不顧自己的要求和想法。